8月20日,美國總統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上再度拋出重磅言論——即便在電力吃緊的地區,他的政府也將停止批準新的光伏或風力發電項目。他直言:“我們不會再批準破壞農田的風電或光伏項目。美國的愚蠢時代到此為止!”
這一表態讓行業震動。事實上,就在上個月,聯邦政府已經收緊了可再生能源的審批流程,目前所有項目許可的最終決定權集中在內政部長 道格·伯格姆 手中。原本按部就班推進的光伏、風電項目,如今存在被叫停的風險。特朗普的最新言論,無疑讓企業的擔憂進一步加劇。
特朗普將電價上漲的矛頭指向了清潔能源。他表示,由于煤電等傳統電源陸續退役,而數據中心等新興行業的用電量卻猛增,美國最大電網運營商 PJM Interconnection 出現供需緊張局面,最終推高了電價。在最新一次容量拍賣中,PJM 的新電力容量價格同比飆升 22%。
然而,研究數據卻顯示出另一面。根據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分析,目前最能快速填補供電缺口的,恰恰是光伏和儲能項目。這類項目在電網排隊并網的清單中占據絕對優勢。換句話說,特朗普指責的“問題根源”,其實正是潛在的解決方案。
自重新執政以來,特朗普對清潔能源的“圍剿”就從未停歇。他推動的所謂 “大而美法案”,直接終止了清潔能源稅收抵免,并取消了電動車購置補貼。這些政策在過去數年為美國能源轉型提供了關鍵動力,如今卻面臨全面逆轉。
更雪上加霜的是,特朗普政府還對鋼鐵和銅加征關稅。眾所周知,這些原材料是風電機組和光伏組件的關鍵組成部分。關稅提高意味著項目建設成本上升,行業的發展壓力進一步加大。
不僅如此,8月18日,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·羅林斯也在 X(原推特)上表示,農業部將不再支持在農田上建設光伏與風電項目。而在本月初,內華達州州長 Joe Lombardo 甚至公開抱怨稱,當地光伏項目因行政命令被凍結,嚴重阻礙了經濟增長和電網穩定。
從表面上看,特朗普的邏輯是“保護農田、保障能源安全”,但從更深層次來看,這背后既有政治立場,也有對傳統能源利益集團的迎合。清潔能源在美國并非單純的環保議題,它關系到未來的產業格局與國際競爭力。
電力市場確實面臨供需挑戰,但把矛頭完全指向光伏和風電,未免過于片面。事實上,正是分布式光伏與儲能,才能靈活填補缺口,減輕大電網的負擔。若美國在這一關鍵時刻叫停可再生能源,可能短期內迎合了一部分傳統能源企業,但從長期看,卻會削弱國家在新能源技術上的競爭力。
全球范圍內,歐洲和中國都在加碼布局新能源。若美國在這一領域“急剎車”,或許意味著未來需要花更高的代價去追趕。